黄河唯一的千禧年过河

2020-07-23 13:52   来源: 环球网

黄河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大禹文化相互映照,成为黄河中游独特的水利旅游目的地。

从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,出昆仑,穿过沙漠,驱沙穿越草原,进入河口。传说大禹在山西瑞城黄河边种了白关水,凿开了船上的龙门,打开了下面的三扇门,终于成功了。于是登船的陆地变成了"大渡渡",手栽柏树被称为"神白"。出于对大禹治水的高度尊重,从瑞城、永乐公路到大禹方向,都很尊重大禹的治水能力。


大渡渡作为万里黄河上唯一一艘名为大禹的千年古渡船,依托山水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作为一个规模大、结构新颖、集灌溉和旅游为景区之一的旅游景点,游客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游人。进入大门后,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厅--玉王寺对面的玉王庙,来到滴滴答答的台阶上,俯瞰,那层垂直向下的台阶让人害怕,只是想快点把栏杆扶在旁边,以免他们意外地滚下。在警报声中,台阶发出一种美妙的滴水声,许多人的声音很大,人们的声音很低,这是令人费解的。下到台阶的底部,抬头看,数百级台阶上的玉王殿耸立着,十分壮观。


不远的前方是近4米的周长,树龄为4000年之久的神柏树。作为大禹的象征,沈白高约15米,秋枝高耸,冠若伞盖,占地半亩以上,骄傲地站在大禹悬崖头上。据说大禹控制水的时候,常在柏树下打盹,所以柏树所在的山谷叫"神柏玉",树下立着一块清代石碑,书"神白玉重建玉王庙碑",记载了大禹的悠久而深厚的历史。


站在领先的悬崖上远眺,从河龙门奔腾而下的黄河呈‘几’字形前行,河床开阔,水流流畅,一改奔腾的咆哮,尽显母亲河的柔情和博大胸怀。紧邻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电灌站,至今仍在无休止地工作。 经过一次抽取和二次沉淀泥沙,黄河水一改浑浊面貌,泥沙排入河中,清水抽上来浇灌良田,数十万亩土地受益。看着碧波荡漾的渠水,很难与远处浑浊的黄河水相提并论,而看着深白下近200米的二级管道,崇敬着这些现代化的调水者,他们引水上山造福百姓,当初的大禹治水也有同样的道理。


神沙池东南有六角形精致的望月亭,向西望去,可见雨儿,名叫"望月亭"。东亭平台上刻有175方中条山青石,高12.23米,据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石像。他头戴帽子,顶着一根巨大的雷霆,大河岸凶猛,坚实的地面面向黄河。山谷中的悬崖上也刻着六个大字,"船从这里出来。"船从水里出来"。"‘.’.‘


神柏屿东侧是重建的中原大桥,是从海林寺到绿化纪念馆,再到文树园、中古楼的唯一通道。人们在山顶上行走,摇摇晃晃的,但脚并不是山谷和河流的底部,让人有点害怕。当然,更令人兴奋的是100米的水平玻璃观景台和滑梯,此外,还有独特的气垫船游轮到黄河等项目,让每个人都能接近母亲河。只要中国的历史,黄河文明的起源就像它的历史一样长。(图片:文学家米光红)




责任编辑:yt498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财商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地图 | 网站简介 | 免责声明 | 投诉与建议 | sitemap |